找到相关内容421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释迦时代之外道

    术,而“聪慧婆罗门纳诸天于其权力之下”矣!(上所引二语均见梵书中)故僧侣之通人必“异学三部,(谓三吠陀即三明)讽诵通利种种经书,(解释吠陀诸书)尽能分别,世典(恐系记天象故事等之书)幽微靡不综练,又能...,故荡检逾闲无识鄙陋者所在多有也。  婆罗门僧人以此恒为有识者所鄙,如裸形迦叶常闻佛“呵责一切诸祭祀法,骂诸苦行人以为弊秽”,传闻虽过,(见长阿含第十六卷)然其贪鄙,史俱有征。三明经(出长阿含)亦曰:...

    汤用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91154788.html
  • 农历五月十三日恭逢唐代荷泽神会禅师纪念日

    念无思,无求不得。不彼不此,不去不来,体悟三明,心通八解,功成十力,富有七珍,入不二门,获一乘理。妙中之妙,即妙法身;天中之天,乃金刚慧。湛然常寂,应用无方。用而常空,空而常用。用而不有,即是真空,空...

    【佚名】

    |纪念日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7/06/09220110221.html
  • 静波法师:维摩诘经讲义五-菩萨品第四

    法轮功等),都如烟消云散,所以狮子吼是道场。   【经文】力无畏不共法是道场,无诸过故。三明是道场,无余碍故。一念知一切法是道场,成就一切智故。   所谓力、无畏、不共法是道场是道场,因为十力、四无畏、十八不共法,都是佛果所有之法,所以能远离九法界众生的过失与不及,所以力、无畏、不共法是道场;所谓三明是道场,因为天眼、宿命、漏尽三明对事物通达无碍,所以三明是道场;所谓一念知一切法是道场,因能于...

    静波法师

    维摩诘经|般若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12/13525519600.html
  • 因明入正理论疏智解融贯钞卷八

    。义生因者(至)亦名生因。钞曰。第三明义生因。基辨解云。义有二种等者。大凡义难显由能诠·能缘二皆得悟解。故今举二种义。问。何为立此二种义耶。答。对立论言立道理义。对敌证智立境界义。若但立道理义。而不立...。是此文意也。  疏。义了因者(至)钞曰。别辨三了因三文之中三明义了因。此中四文。初标牒义了因。二出义了因体。三明立言上义名了因由。四举义名了因之证。今即初也。音石道云。义即智了因之因也。  疏。谓...

    基辨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14638138.html
  • 感受停止处痛苦也停止

    Tathagata),死后还会继续存活吗? 因为在当时这些问题太热门,许多思想流派因而产生,有些流派有很多随徒信众。而长部(Diigha-nikaya)中的三明经(Tevijja-sutta)也在当时诞生,...

    葛印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74243220.html
  • 从《阿含经》看释尊的人间性格

    如是构成,此一世界。”释尊是不同意这种说法的,认为世界是随有情的“业力”而成住坏空的,不是“原人”创造,也更不是“大梵”创造,“若彼三明婆罗门无有一见梵天者,若三明婆罗门先师无有见梵天者,又诸旧大仙——三明婆罗门阿咤摩等亦不见梵天者,当知三明婆罗门所说(梵天)非实。”在古印度,种姓阶级是森严的,婆罗门是从梵天口中生的;刹帝利是从梵天双臂生的 ;吠舍是从梵天双腿生的 ;首陀罗是从梵天双足生的。“我...

    张化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52544741.html
  • 原始佛教的特质(2)

    逐渐进人初禅乃至第四禅的色界四禅定。   依正确的禅定统一精神,依统一的精神得正确无误的智慧,於此亦可得最后的果报,阿罗汉果。第十五宿住随念智乃至第十七漏尽智,亦称三明,被认为达到阿罗汉果时,必能得此三明,释尊亦因在菩提树下得三明,而得以开悟,成为佛陀。关於三明及前述之四禅,容后详述。   总之,在原始佛教之末期,已有如此统一的修行阶梯之说法。当然,这并非是后世的原始佛教家们任意编造的,其过程...

    水野弘光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24946951.html
  • 何时可现神通?

    」(2-169c) 三、要为教化众生,降伏外道而现神通  别译《杂阿含经》卷六中云;「牟尼弟子大罗汉,有大威德具三明,得尽诸漏知他心,能现神变化群生。」(2-413a)  由上所列可知,神通...

    丁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50548608.html
  • 五戒戒相

    samapatti,至,伏昏沉、掉举,致力于身心安和)、见道(banadassasana,三明,即宿命明、天眼明、漏尽明)、修道(mahabhavana,四念住、四正断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觉支、八正道)...

    明法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63248837.html
  • 超度——飞越苦海

      「尔时,彼比丘闻如来教已,熟视尊颜,即于座上得三明,漏尽意解。」就在佛陀亲自为他铺设的座位上,病比丘在听闻佛陀的教法后「熟视尊颜」——细细端详佛陀的相好,感受那份慈悲,领会那至高无上、潇洒自在游步於十方世界来去如如的解脱智慧!通过这份感性与理性的融合,经验与「理解」的彻底交融,比丘证果了!  「三明」:《丁福保佛学大词典》云:「在佛曰三达;在罗汉曰三明。」三明分别为:一宿命明,二天眼明、三漏尽...

    黄威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00049306.html